疫苗在保護人類健康方面的影響是巨大的,疫苗使人類在面對傳染病的威脅時,化被動為主動,在降低死亡率和提高人均預期壽命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疫苗前時代,傳染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。一些烈性傳染病,甚至可能改變一個民族、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人類歷史的走向。如天花,在20世紀60年代前每年導致1000萬人死亡。為了保護公眾健康,國家廣泛實施了牛痘疫苗的接種,最后消滅了歷史上曾經肆虐百姓健康的烈性傳染病天花。
在實行計劃免疫前,我國每年麻疹的發病數幾乎等于每年新生兒的人數,換言之就是兒童患麻疹無一幸免。1959年我國報告的麻疹病例為1000萬例,通過實行計劃免疫接種疫苗,我國麻疹的發病人數顯著下降,2012年全國報告麻疹病例僅為6000余例。
脊髓灰質炎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。在疫苗問世之前,幾乎所有兒童都會感染脊灰病毒,每200例感染病例中會有一例出現不可逆轉的癱瘓。在癱瘓病例中,5%—10%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。通過普及使用口服糖丸疫苗,脊髓灰質炎由上世紀50—60年代每年發病數在2萬—4萬例,到目前國內維持“無脊髓灰質炎”狀態。
歷史上白喉一直是令人恐怖的兒童期疾病之一,19世紀80年代在歐洲和美國發生的白喉大流行期間,一些地方的病死率高達50%。據估計,在20世紀80年代大量使用白喉類毒素以前,在發展中國家每年約有100萬病例,5萬—6萬例死亡。在1980—2000年期間,白喉在全球的總報告病例數減少了90%以上。我國的白喉發病率在計劃免疫前是2人/10萬,而計劃免疫的實施使得這一局面迅速改觀。2007年至今,國內無白喉報告病例。計劃免疫實施后,百日咳也由以前每年300人/10萬的發病率,每年200萬病例以上,下降到現在每年只有幾千例。
據中國疾控中心數據顯示,我國目前有乙肝病毒攜帶者9300萬人,其中2000萬人為乙肝慢性感染患者。自1992年至今,我國通過及時接種乙肝疫苗,超過8000萬兒童免于乙肝感染。2012年5月,中國5歲以下兒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率已降至1%以下。如果不接種乙肝疫苗,我國每年將會有40至50萬新生兒因母嬰傳播感染乙肝病毒而成為乙肝病毒攜帶者。嬰兒和兒童感染乙肝病毒后,約90%將發展成為慢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者,終生攜帶乙肝病毒,其中約1/3發展為慢性乙肝患者、肝硬化和肝癌。
疫苗的廣泛使用,使人類終結了天花;擴大免疫規劃的逐步實施,使我國消除了由野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質炎,控制了乙肝、麻疹、白喉、百日咳、破傷風、結核、乙腦等疾病。疫苗的出現,直接和間接挽救了無數生命,極大降低了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。與此同時,疫苗也是最具成本效益的疾病預防控制手段。計劃免疫(免疫規劃)實施33年來,麻疹、脊灰、百日咳、白喉四種傳染病總發病率下降99%以上,共減少發病3億人次,減少死亡400萬人,減少住院費用400多億元。
在20世紀10項最偉大的公共衛生成就中,通過預防接種控制傳染病位列其中。疫苗對個人的價值在于可以使其免遭疾病的威脅,對社會的價值在于可以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,對社會經濟的價值在于可以減少昂貴的醫療費用,增加社會財富。正如《疫苗學》主編普洛特金(Stanley A. Plotkin)教授所說:“除了安全飲用水之外,只有疫苗能在死亡率的降低和人口增長方面有如此重大的影響,抗生素也無法匹敵?!?
來源: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
https://www.nmpa.gov.cn/xxgk/kpzhsh/kpzhshyp/20160325200701494.html